时间:2024/08/17 11:23:46 作者: 小九直播官网
导语:中国的婚礼传习历史悠远长久,古代关于婚俗的记载最早见于《礼记·昏义》,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可知,古时的婚礼是黄昏时刻举行,故称为昏礼。在后世的各种历史文献记载中也可见许多关于婚礼的记载。《仪礼》首次记载了关于成婚的六个礼仪:“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订婚仪式一般于结婚前三个月左右举行,日子由阴阳先生选取。当地人认为选一个适合订婚的日期是很重要的,如果在这一天订婚就会对这段姻缘产生有利影响。订婚时,新郎要把给新娘买好的衣服拿红布包好连同订婚钱,即彩礼钱(离母钱)、新娘婚后用的洗漱用品(包括红色的洗脸盆、牙具、香皂盒、针线盒、毛巾)一起送到新娘家。
新娘家人检查过后看是否有需要增加的物品,再把这么多东西包好放入新娘陪嫁的箱子内,到结婚那天再带到新郎家。收了离母钱后,女性相当于已成了别人家的人,预示其以后要离开母亲以及自己的原生家庭,去和自己不存在血缘关系的新家庭生活。
这一仪式,告诉女性不能再接受其他男性的追求,也体现出婚俗指导女性婚后与原生家庭分离,跟随夫家一起生活的要求。受到农业经济的影响,传统社会中的男性或下地干活或通过其他手段谋生,女性则在家生儿育女,照顾家庭。
透过男方给女方买的婚后生活用品能够准确的看出:由于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异分化出了社会对男、女两性社会性别的不一样的要求,进而导致了两性不同的社会分工。在当地人的观念中,香皂盒,针线盒等物件都是属于女性的专属物品,和衣柜一样,是女性使用的空间,里边存放着她们承担家务的工具,是体现女性性别特征的标志。
在举行婚礼前两天的晚上准新娘会请闺蜜吃饭,举行一次小型的聚会,到场人员主要有伴娘、其他与新娘关系密切还要帮助新娘安排婚礼事宜的女性朋友。聚会结束后,她便要开始在娘家布置自己的出嫁房间,也要遵守当地对于待嫁女婚前一天不能再出门的要求。所以,新娘与朋友们在聚会时会畅所欲言,享受其未婚时代的最后时光。
这次聚会作为准新娘对未婚时代的告别而举办,呈现出轻松活跃的气氛,面对最熟悉的朋友,待嫁女可以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而婚礼后女性就获得了新的身份,主要精力就要放在家庭中,做到以夫家为主同时兼顾母家,建议还是不要经常与自己的朋友聚会,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由此能够看出:婚礼习俗帮助实现了女性身份的转变,随即对她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由于古代女性婚龄很小,结婚往往预示着女性的成年,所以婚礼自古代开始就被当做是女性的成年礼。在婚礼仪式的现场,经常能听到婚礼主持人说今天是某某女士从小女孩变成大人的成人礼。可见婚礼对于女性身份转换的重要意义。
结婚使得新娘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角色,成为妻子、儿媳、母亲,新娘在婚礼不同场合的穿着就是身份变化的重要表现,婚服变化一方面显示其身份的转变过程,另一方面也体现随身份转变而形成的不同阶段的理想女性要求。
亲迎是古代六礼的第六个礼仪,是新郎去新娘家迎娶她到夫家的仪式。在武乡县的婚礼习俗中,迎亲仪式一般于婚礼当天上午八点到十点左右举行,迎亲的具体时间视两位新人家之间的距离而定。迎亲前,新郎要抱一个大约两三岁的小男孩,坐在婚车上。同时,新郎的父亲要“送百步”,走出一百步后新郎父亲把小男孩抱回家中。
如果和另一家迎亲队伍在路上相遇,伴郎会用顶针回馈另一组接亲队伍,遇十字路口和桥梁时会放鞭炮。用顶针回馈对方的仪式是为了使同天结婚的新人在路上不要冲撞对方,当地人认为迎面走来另一家结婚的车队就是“喜冲喜”。
这样做能够尽可能的防止抵消彼此的福分,十字路口、洞口、桥梁放鞭炮的仪式都是为了辟邪,据说在这一些地方会有不干净的东西存在。新娘则要在等待新郎前往接亲的过程中承担“开脸”、“上头”、“穿秀禾盖红盖头”等仪式,作为其在母家最后的停留和嫁入夫家的开始。
目前,武乡县举行婚礼时一般都会采用中西结合的形式,迎亲时新人穿着中式婚礼礼服,到了婚礼的现场则举行西式的婚礼,此时的新娘身穿白色婚纱,头发绾起,佩戴半遮蔽的白色头纱。婚纱起源于西方婚礼,总体设计立体、新娘身材曲线在婚纱的衬托下更加完美。以一身白纱的形象出现,婚纱上有蕾丝的装饰,并手捧鲜花。
象征了新娘初婚时的纯洁和真诚,显示了婚姻的神圣,也体现了婚礼把女性从少女过渡成妻子的“仪礼”功能。此外,新娘会从T型舞台末端走向新郎,或与新郎一同走向舞台正中央,面对坐在舞台两侧的来宾,新娘便可以展现自己的外貌和身材,成为全场的焦点。
新娘在举行婚礼仪式时所穿婚服与配饰同迎亲时的区别主要在盖头上,这时迎亲时的盖头已经被新郎挑开,所以在举行婚礼时便不再有必要进行挑盖头的仪式。维克多·特纳把仪式过程分为了分离、边缘和聚合三个阶段。
笔者认为,婚礼仪式是兼具边缘阶段和聚合阶段特征的仪式,是女性从既不是娘家人也不是夫家人到正式被接纳到夫家的身份转变的场合,只有通过婚礼她和丈夫的关系才能获得民和俗的层面的认可。首先,她作为主角,首次以新妇身份出现在公众场合,需要举止优雅大方,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以示自己理想女性的形象。
具备结婚的资格,也为夫家赢得面子。同时,丈夫妻子的关系受到亲友的见证,以后的生活中才能合情合理的一同出现;其次,举行婚礼本身就是俗的重要体现,如果不举行婚礼可能会受到外界的猜测和流言蜚语的干扰,只有通过婚礼新娘才可以获得新的身份和社会责任。
结语:婚服变化体现当地社会对女性通过婚礼实现身份转变的不一样的要求。与母家分离时要求嫁女表现出羞涩的一面,并且盖头给她提供了独立的空间,使其可以及时作出调整自己紧张的心态;婚礼上的婚纱展现出了新娘初婚时纯洁、美丽动人的一面,也象征了婚姻的神圣;婚宴上穿着旗袍则通过旗袍的性别隐喻,表现出当地对于已婚女性存在含蓄、大方、柔美的性别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