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日,记者随中宣部、工信部安排的新闻媒体报道组,奔赴武汉、宜昌两地,实地采访湖北省智能制作工业。今起,该报推出“探秘湖北智造”系列报道,向广大读者展示我省制作业通过自主立异加速改变开展方法与经济转型,不断向高端、智能阶段跨进的坚实脚步。
正在试运转的全球最大升船机——三峡升船机,是怎样让大型船只通过三峡大坝的?
12日,楚天都市报记者乘坐“长江电力号”客轮,现场体会了一把千吨轮船坐“电梯”。
当天上午,三峡蓄水水位174.8米,坝下水位66.24米,落差约108米。重近千吨的“长江电力号”经引航道驶入承船厢,10时56分,客轮随承船厢稳稳下行,犹如乘坐一个巨大的电梯。10分钟后,客轮下降108米,与坝下水位平齐后停稳。
下降过程中,同行的记者将5毛和1元硬币立在客轮上,108米笔直下降,硬币文风不动。11时11分,承船厢门敞开,客轮向下流驶去。
三峡集团机电工程局副局长、三峡升船机项目负责人吴小云介绍,三峡升船机被称为“船只电梯”。过船规划达3000吨级,最大提高高度113米,最大提高分量15500吨。40分钟就能够完结3000吨级船只40层楼高的笔直升降,是现在国际上技能难度和尖端规划的升船机。
记者现场看到,承船厢两边有紧密咬合的齿轮和齿条。吴小云解说,齿轮对称安装在承船厢两边,与承船厢室两边塔柱壁上的齿条彼此啮合,电动机带动齿轮旋转,拉动承船厢升降。
此前,船只经三峡五级船闸过大坝,需三四个小时,而现在只需40分钟。试通航完结后,三峡升船机将与三峡船闸一同,构成三峡大坝“大船爬楼梯、小舟坐电梯”的壮丽现象。
齿条安装在塔柱结构上,单节齿条的制作本钱高达100万元。工程证明期间,齿条热加工后的变形开裂问题成为“绊脚石”。针对这一问题,三峡集团安排国内外厂商进行了科技攻关和样品试制,在这一范畴具有较大话语权的德国EMA公司也参加其间。
德方的第一个样件铸造结束,没有裂纹。但是,齿条样件运回国内却呈现推迟性裂纹。EMA公司高层感叹应战史无前例。
为霸占这一难题,三峡集团安排郑州机械研究所、我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打开剖析,对德方工艺中的齿条制作原料做调整。终究,通过两年艰苦测验,不开裂的齿条总算制成。
通过测算,三峡升船机齿条的运转寿数一般能够到达70年。(楚天都市报 记者宋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