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去过哥伦比亚的人都可以感觉到足球在那里所受到的热烈追捧。即便是在全国最偏远的地区,小村庄里的孩子们都光脚追着一只足球奔跑。1952年,两名阿根廷医生开始了他们精心策划的游医生涯。他们骑着摩托车,从南美洲的最南端出发,准备纵贯整个南美大陆,一边拓展他们的视野,一边为沿途的病人们提供帮助。他们在哥伦比亚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当地人眼中,每一个阿根廷人都是足球专家。他们受到了沿途哥伦比亚人的热情接待,每一个当地人都试图与他们谈论阿根廷足球。
在这两名医生中,较为年轻的人名叫埃内斯托-格瓦拉,也就是后来享誉世界的切-格瓦拉。后来,他戴着贝雷帽、留着大胡子的形象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他的照片被做成旗帜、海报,挂在成千上万的大学宿舍墙壁上。但在五十年代初,格瓦拉并不是一个著名的革命家。他骑摩托车途径智利、秘鲁、厄瓜多尔,然后乘坐小船随着湍急的亚马逊河漂流。经过7000英里的跋山涉水,他们最终抵达了哥伦比亚的莱蒂西亚城,那里是哥伦比亚、秘鲁、巴西三国的交界地带。当时,切-格瓦拉还是一个24岁的知识分子,一名对医学和社会学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在球场上,他还是一名守门员。踢球是他最喜爱的体育运动,守门员也是他最适合的位置。由于身患哮喘,格瓦拉不能大量跑动,所以守门也是他唯一能够在足球场上完成的使命。
陪同切-格瓦拉一起游历南美的人叫做阿尔伯托-格拉纳多,比格瓦拉年长四岁。格拉纳多也热爱踢足球,是一名技术不错的内锋。一路上,两人的阿根廷国籍给他们带来了不少便利。同时,由于能够对世界足坛高谈阔论,他们受到了哥伦比亚人的热烈欢迎,也获得了他们急需的路费。在莱蒂西亚,两名旅行者被当地人拉去观看足球比赛,还为那里的工人球会进行指导。
切-格瓦拉在他的《摩托日记》中记载了格拉纳多在当地受到的追捧。他“精准的传球”吸引了大量当地人前来围观。人们还给格拉纳多起了一个新绰号:小佩德内拉。格拉纳多告诉他们,自己曾经在阿根廷河床队进行青训,引发了众人的赞叹。哥伦比亚人自然知道“导师”佩德内拉的大名。当时,佩德内拉已经是波哥大百万富翁俱乐部的球员兼教练。百万富翁俱乐部在哥伦比亚的埃尔多拉多联赛中始终处于霸主地位。被人们拿来与佩德内拉作比较,格拉纳多感觉到很激动。他在日记中写道:“他们一直用这个绰号称呼我,这是一种极大的荣誉。”
离开莱蒂西亚城几天后,切-格瓦拉和格拉纳多抵达波哥大。他们第一步要去拜访的就是在哥伦比亚生活和踢球的著名体育英雄们。在此之前,为了与国内建制派进行斗争,这些球员们背井离乡来到哥伦比亚,用实际行动与国内权贵势力对抗。直到1952年,佩德内拉和其他阿根廷联赛中的昔日球星们已经北上哥伦比亚长达三年之久。其实,这些人已经有实力组建一支阿根廷国家队了。格瓦拉和格拉纳多,这两名理想主义者兼足球迷很想借这个机会了解这些阿根廷足球英雄们。
更重要的是,他们想通过球员们的私人关系要到两张足球比赛的门票。7月8日,通过熟人引荐,切-格瓦拉与格拉纳多在阿根廷驻哥伦比亚大使馆的餐厅见到了25岁的阿尔弗雷多-迪-斯蒂法诺。格瓦拉和格拉纳多向迪-斯蒂法诺介绍了他们沿途的见闻,还仔细谈了谈阿根廷国内的局势。随后,三人陷入了对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思念中。格拉纳多回忆道:“我们谈论了足球、医学,以及在科尔多巴的各种见闻。”为了治疗两人的思乡病,迪-斯蒂法诺特地为格瓦拉和格拉纳多准备了一份礼物,阿根廷特产耶巴马黛茶。分别时,迪-斯蒂法诺祝他们下一站旅途顺利,并向他们赠送了次日在坎平体育场举行的百万富翁比赛球票。
切-格瓦拉在后来给母亲写的信中抱怨道:“迪-斯蒂法诺给我们的球票是体育场里最便宜的位置。看来我们的民族英雄们也没法钻空子走后门。”不管怎么样,格拉纳多对能够欣赏到如此高水平的比赛感觉到很欣慰。他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一场很具观赏性的比赛,是我这辈子看球生涯中现场见证的最伟大比赛之一,且能排在很靠前的位置。”格拉纳多认为,百万富翁队已达到了南美职业足球的顶尖水平。他也为阿根廷边锋雷纳尔多-穆林的实力飞速提升感到吃惊。还在阿根廷的时候,格拉纳多就对这名球员非常了解,但始终没觉得他会有大发展。然而,几年之后,穆林在百万富翁队的表现获得了格拉纳多的大加赞扬。格拉纳多写道:“罗西、保罗-皮尼(乌拉圭球员)、安东尼奥-巴埃斯、胡里奥-科奇都踢得非常棒。”格拉纳多对足球的熟悉俨然已经到了解说评论员的水平,他经常在赛后把对球员们的评价写在日记里。“迪-斯蒂法诺简直无人可挡。”
在这场哥伦比亚进行的足球新试验中,迪-斯蒂法诺正是扮演着百万富翁队扛旗者的角色,他一直都无人可挡,一路向职业生涯的最高峰攀升。而且,这个新组建的叛逆联赛已经征服了此前的怀疑者,为世界足坛职业联赛树立起了新的标准。切-格瓦拉和阿尔伯托-格拉纳多所看到的哥伦比亚国内联赛正是它处在发展高峰的时期。1951年,百万富翁队拿下了迪马约尔联赛的冠军,更多的俱乐部愿意加入这个联盟中,这项新创办的赛事获得了大规模的球迷基础。那一年,迪马约尔顶级联赛的球队从16支增加到了18支。
有一些球队还在为能够继续待在迪马约尔顶级联赛而努力,比如哥伦比亚飓风队。这支球队从阿根廷飓风队得名,在联赛的34场比赛过后,他们仅积9分。这支球队同时在迪马约尔联赛和埃尔多拉多联赛之间摇摆。他们在埃尔多拉多联赛中至少能轻松的获得场均进1球的结果。
其实,迪马约尔联赛中的不少球队仍然在参加官方组织的埃尔多拉多联赛。1951年百万富翁拿到冠军的赛季,迪-斯蒂法诺攻入了31粒进球,帮球队在积分榜上领先第二名加利博卡青年队11分获得冠军。排名联赛第三的是来自乌拉圭的库库塔队,他们落后百万富翁12个联赛积分。百万富翁赢下了34场联赛中的28场,仅仅输了2场比赛。这就是他们在迪马约尔了联赛中的霸主地位。迪-斯蒂法诺和他的队友们还算不上联盟中最强大的攻击组合。加利博卡青年队的巴拉圭双前锋组合亚历杭德里诺-基尼斯和安吉尔-伯米联手攻入了54个进球,无疑是联盟中的最强锋线组合。卡尔达斯竞技队的胡里奥-斯图卡-阿维拉也是联盟中的重要射手,他以30粒联赛进球紧随迪-斯蒂法诺身后。此前的1950赛季,阿维拉在30场比赛中攻入24球,帮助卡尔达斯成功阻击百万富翁,打破了百万富翁卫冕的美梦。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百万富翁队深知他们在迪马约尔联赛中的霸主地位并不稳牢。尽管签约迪-斯蒂法诺和罗西让他们实力大增,但竞争对手们同样在花大价钱购买整个南美大陆上的天才球员。佩德内拉年龄逐渐增大,他在锋线上的威胁也逐渐下降。后来,佩德内拉进入了球队的教练层,偶尔上场做一下轮换。尽管“导师”佩德内拉一步步淡出赛场,百万富翁的攻击线仍然有保证。除了迪-斯蒂法诺更多参与球队的进攻组织,队中还出现了一名明星级内锋,那就是安东尼奥-巴埃斯。巴埃斯同样来自阿根廷河床队,曾经也作为“机器五重奏”的替补为河床效力。由于阵中的主要球员都来自河床,百万富翁队延续了河床队上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初期的华丽打法,获得了大量欣赏攻势足球的支持者。他们还获得了一个新的绰号,“蓝色芭蕾”。这源于球队海蓝色的球衣。
哥伦比亚当地报纸十分喜爱用“蓝色芭蕾”这一个名字来称呼百万富翁队,它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版面对这一支球队进行报道。它们感觉到五十年代初期的百万富翁队正在将足球运动转化为一种凡夫俗子都能够欣赏的艺术,将体育运动提升到了新的境界。1952赛季,百万富翁队又打出了一个完美的开局。《观察家报》写道:“现在再讨论2-3-5阵型实在是太过时了,但百万富翁队用一个门将、两名后卫、三名中场和五名前锋把足球演绎到了艺术的境界。”
的确,在当时,2-3-5阵型作为二十世纪上半页流行的打法已经彻底过时了。在百万富翁对阵圣塔菲的德比战中,《观察家报》又一次提出了百万富翁对2-3-5阵型的革新,发现“蓝色芭蕾”并不拘泥于对站位的要求,每一名球员都能灵活地根据角色分工进行跑位。球员们就像被编排了统一的舞蹈一样,在同一个节奏下让整支球队流畅地运转。“球员们彼此非常默契。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特别需要一个特别的计划安排,只要一上场,他们就知道各自的任务是什么。”
人们一致认为,“蓝色芭蕾”最美的绽放是在1952年。等到迪-斯蒂法诺在波哥大与格瓦拉和格拉纳多会面时,他已经有足够多关于俱乐部和夺冠的新鲜见闻分享。百万富翁队已经与加利竞技队结成了一对生死冤家,这也改变了哥伦比亚国内足球的格局。哥伦比亚足球已不再是那个曾经孤立个体,他们已通过金元政策让整个南美投身其中。迪-斯蒂法诺认为哥伦比亚的体育文化正在日趋成熟。他强调道,尽管百万富翁队已经在短短四年中拿下了三次联赛第一名,但每一个对手都试图鼓起勇气挑战他们的霸主地位。这种竞争也是百万富翁队球员们需要的,“蓝色芭蕾”的舞蹈者们纷纷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都尽可能向球迷们带去足球的快乐。
在那个冠军赛季,迪-斯蒂法诺自始至终都很享受比赛的过程。赛季第一场,他很少见地因为身体原因缺席了比赛。哥伦比亚《时代》杂志写道:“全队都很想念迪-斯蒂法诺”。第二场比赛中,归来的迪-斯蒂法诺用出色的表现惊艳了全场,帮球队击败了新组建的马尼萨尔斯体育队。这支球队的前身是卡尔达斯体育队,领军人物还是此前的球队前锋斯图卡-阿维拉。迪-斯蒂法诺在比赛中成为了十足的“轰炸机”。他在对方点球点附近接到巴埃斯的传中,鱼跃冲顶破门。迪-斯蒂法诺在那次起跳过程中用足了力气,使得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完成了一个技惊四座的头球破门。
《时代》杂志如此评价这粒入球:“这是迪-斯蒂法诺生涯中最精彩的进球之一,他的动作令人赞叹,他鱼跃起来像一只飞行的鸽子。”于是,人们把迪-斯蒂法诺的这粒精彩入球称作“鸽子球”。在此后的许多年里,迪-斯蒂法诺打入了许多这样的“鸽子球”。
当天,百万富翁队以5-1战胜了马尼萨尔斯体育队。比赛中场休息时,《时代》杂志的记者好事地找到了两名正在返回更衣室的马尼萨尔斯体育队后卫。记者问到:“球在你们脚下的时候就好像抹了油一样,你们用手都抓不住,怎么回事?”一名后卫无奈地看了看另一名队友,回答道:“我们怎么抓得住球?球不是一直在巴埃斯和迪-斯蒂法诺那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