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一吟千年 诵贯古今

时间:2024/11/25 02:35:16   作者: 产品展示

  中国是诗词歌赋的国度。远溯上古时代,汉字产生之前,中华各族先民便在田间地头一边劳作,一边伴随着山风清泉而吟唱山歌俚曲,这也许就是中华吟诵最初的模样。先秦时期,吟诵已是文化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此时吟诵诗文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更广泛和流行的社会风气与文化传统。《尚书》有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礼记·乐记》中说:“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及至秦汉,诗文诵读在中华大地蔚然成风,大邑乡野皆有吟咏。中国古人的读书法有“歌、唱、吟、咏、诵、念、哦、叹、哼、呻、讽、背”等,最终发展为今天我们所说的“吟诵”。三千年来,历代大圣先贤创造的经典诗词歌赋浩若烟海、璨若星辰,这是中国人灵魂深处的家园和圣地,可以让我们以吟诵“门钥”开启中华诗词的殿堂。

  东武陵、南苗岭、西乌蒙、北娄山,崇山峻岭将贵州环绕其中;黔中乌江、西北赤水、南面盘江(红水河)、东南都柳江,大江大河奔涌出山。农耕时代黔道艰险、舟楫不通,贵州在地理空间上远离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曾被误读为蛮荒之地;然而中华文明的根脉,却深深扎根于黔山秀水间,并遇到特殊历史机缘,沐阳而生、暗香浮动。

  东汉尹珍是贵州第一个载入史册的大儒。他不甘贵州家乡偏僻落后、文化匮乏,徒步千里,北游中原,拜师许慎研修五经文字;又东出武陵,师从应奉学其图纬,手建草堂三楹,兴教办学,西南地区始有学校教育,此举被誉为“南天破大荒”。此后,世世代代的贵州人在华夏文明的滋养下,将圣贤礼乐点点滴滴行之于生活,播之于声口,一代一代传诵不绝。

  明武宗正德年间,大儒王阳明贬谪贵州龙场驿丞。艰难困苦中的王阳明“龙场悟道”开启中国儒学一大高峰,还创办龙冈书院,传道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贵州因此成为“心学圣地”。随后,多位王门弟子追慕先师在贵州开坛讲学,开创了贵州一代学风,推动中华文化在贵州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20世纪以来,以书院、私塾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教育体系逐渐式微,传统吟诵读书法退出中小学课堂。贵州由于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之经费困难、秩序初建等原因,大建广开新式学堂的脚步一直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教育获得长足进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少部分偏远地区未能一步到位,在公办的义务教育学校蒸蒸日上、成为教育事业主力军之余,零零星星的书院、私塾在最偏远地区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

  近两年,贵州播雅书院工作团队抢救性采录读过私塾的老先生一千多位,他们大都已年逾八旬;教过私塾的老先生更是都在90岁以上、几近百岁。从某种角度上讲,他们是文武周公、孔孟程朱之学延续至今的一批系统地传承儒学、延续华夏文脉的继承者。这些老先生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望者,他们读过私塾甚至教过私塾,他们清晰记得当年的读书法——吟诵,铿锵落板,气韵悠长;一吟千年,诵贯古今。

  中华传统吟诵读书法在贵州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曾经书院私塾师生之间的口耳相传,历千年而弦歌未绝;其二,古籍乐谱的代代保存,经数十代而古书犹在。加之历代贵州文化先贤的口传心授、薪火相继——尹珍徒步千里求学,南天破大荒;王阳明谪居龙场,玩易悟道传心学;蒋信龙冈求学,培育湘黔英才;洪亮吉入黔督教,弘扬贵州文风;吴中蕃孜孜不倦,主纂《贵州通志》;郑珍清诗加冕,是为“同光”楷模;杨文骢博学好古,画作独破天荒;周渔璜才华横溢,位立雍正之师;赵以炯大魁天下,成为云贵首位文状元……

  金声玉振的琅琅吟诵声从曾经的私塾坊间传承到今天的菁菁校园,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通过吟诵而识文解字、发蒙读书、修身立业。吟诵,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读书声,是中华文化一个古老弥新、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涵养的天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三千年来,汉语和古诗文的发展有我们民族自身的逻辑和演进,学习方法有我们内在的规律。在借鉴西方文化教育体制的实践中,中国的文化人、教育人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发现,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思维特性的差异在教育高阶发展中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因此,在保持现有国民教育体系主导地位的前提下,适当回归中华传统教育方法的理念和方法,重新发掘和弘扬其中的核心元素和优秀方法,非常必要。传统吟诵作为古典诗词歌赋的独特学习方法,在新时代国学复兴的大背景下回归,恰逢其时,前景光明。

  学者钱理群在《语文教育门外谈》中写道:“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老师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言说的神韵,然后再一遍一遍地背诵,把民间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像钉子一样地嵌入学童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然后老师再稍作解释,要言不烦地点拨,就自然‘懂’了。即使暂时不懂,也已经牢记在心,随年纪的增长,有了一定的阅历,是会不解自通的。”让传统吟诵重新回归中小学校的语文课堂,不仅让这一优秀的中华民间传统文化得以传薪继火,更是一次新时代“美的教育”的实践与创新。正如中华古诗文教育家叶嘉莹所说:“声音里有古典诗词一半的生命,而吟诵则是我们体会中国古典文学音声之美的门钥。”

  2014年,教育部为逐步加强新形势下的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教育,制定并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2017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阐述了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规定了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2023年3月,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联合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通过3到5年的努力,使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广泛深入开展,促进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得到切实加强,科普教育深入实施;覆盖各学段的阅读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书香校园”建设水平显著提高,青少年学生阅读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校内外阅读氛围更加浓厚。这几个文件的先后颁布,明确指出新时代国学教育的内涵是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确定了新时代国学教育的大方向,成为当下贵州省开展国学教育的基本指导方针。

  开展国学教育,要以学校为主阵地。2012年之前,贵州省以国学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屈指可数。近年来,这样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有的地处繁华的中心城区,有的在偏远乡村依然办得有声有色。幼儿教育直接将国学教育作为办学方向,或者大量引进国学教育教学内容,逐渐形成与现代幼儿教育体系相得益彰的新的教学设计。诵读《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学习琴棋书画和中华传统礼仪成为这些幼儿园的特色课程。

  贵州省广大中小学校则利用语文课堂、道德与法治课堂、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乐童项目、学生社团等不同阵地,广泛开展古诗词吟诵、经典阅读、书法审美、传统美德、中华礼仪等教育,通过比赛、讲座、活动、参观、展览、拓展等形式,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成为学校既有基础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

  贵州高校的国学社团是大学生学习与传播国学的重要阵地。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高校的国学社团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影响浸润着一届又一届青年学子;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等院校也出现了许多国学社、汉服社、书画协会、武术协会等。大学生自主自发地加入到学习与弘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成为发展与创新的生力军。

  中华古诗词最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吟诵古诗词时,变化的节奏与平仄的声调,让古诗的音韵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给大中小学生以美的享受。因此形式活泼的吟诵能给孩子们带来听觉上的美好体验,从中领略古诗文的音律之美。“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通过吟诵古诗文,感受其中的韵律起伏,孩子们仿佛与诗人一起走进古诗文所描述的场景当中,从而体悟到古诗文的优美意境。意境是一种感知,是超越字面意思、可以体悟到却无法言说的一种特殊感觉。通过声情俱佳的吟诵营造的音律氛围,可以让古诗文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古诗文“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精妙意境之美。

  除了活跃在大中小幼校园内的国学教育之外,贵州国学教育与传播还广泛地在社会公众中开展,由孔学堂、社区图书馆、民间书院、民间读书会等社会机构或民间组织来完成。社会力量主动承担起开展国学教育的责任,成为学校教育重要而有益的补充。

  自2013年成立以来,贵阳孔学堂已经举办了两千多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播活动,定期组织若干场面向广大市民的国学讲座,免费向全体社会公众开放,逢重大节假日举行中华传统礼仪及其他文化传习活动,成为贵州国学教育的标志性机构之一,为地僻西南的贵州赢得全国影响力。贵州首家省级文化书院贵州播雅书院及其他分散于贵州大地上的大小书院或学堂,纷纷高举弘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大旗,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大量开展经典诵读、诗词鉴赏、书画艺术、古典乐器、礼仪传习等相关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国学提供了新的渠道。街道办、社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支持着国学读书会、诵读营、书画协会、老年大学等社团活动,如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街道办在其辖区支持过五个《论语》诵读营活动,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街道办长期开展阳明文化进社区活动,面向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开展社区层面的国学教育。

  公元749年,诗仙李白听闻好友王昌龄贬赴龙标县尉,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殷殷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将古夜郎的贵州引入了唐诗的璀璨星空。一千二百年光阴荏苒,地僻西南却浸润中华文化的贵州,一代代求学善进的黔中文人,一批批客籍贵州的饱学之士,上承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之精粹,下启乡邦父老向学之鸿鹄。使夜郎之月,岁岁清朗;使贵州国学,已然燎原。

上一篇:东体:发明本赛季上座纪录大连便是球市的金字招牌

下一篇:魔兽国际通灵学院钥匙使命怎么做 通灵学院钥匙使命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