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结束,2025年正式开启,这几天很多媒体和个人都在忙着做2024年的盘点和2025年的规划。
作为小学生家长,我知道中年父母最关心的,可能还是和孩子的教育、学习有关的一些事,所以我抽空盘点了2024年教育圈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从这些事情里,或许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教育发展的趋势。
早在去年,就有各种小道消息说教材可能要发生明显的变化,今年九月份开学,很多孩子也都拿到了改版后的新教材。
在数学教材中,内容、结构和教育学生的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和创新,题目也更加场景化,注重孩子的实践运用能力培养。
语文教材为了更贴合新课标的要求,各部分都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阅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教材改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让孩子在未来可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而对于我们做家长的来说,也需要多关注教育政策,根据大方向及时作出调整教育方式,毕竟未来不是光靠刷题就能立足的时代了,若孩子不懂得将知识内化并为己所用,学习之路可能会比较艰难。
2024年教育领域的一大重要举措,就是海淀区的拔尖创新人才计划,而且从考试内容来看,大多都涉及到了物理、奥数这种理工科。
其实大家也都能想到,海淀作为教育的风向标,拔尖创新计划一定是跟着政策走的,而未来国家选拔人才的趋势,就是聚焦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先进制造等关键领域的。
因为要满足国家在科技、经济等领域上的发展需求,提高在全球科学技术竞争中的地位,这些都需要有扎实的大理科功底作为前提。
其实关于科学技术人才的选拔,这两年有过不少措施,比如推进强基计划单招,设立科技特长生专项计划,高校也纷纷响应政策在招生中增加了理工科专业的招生数量。
今年北京理工大学,就新增了工科试验班(拔尖计划)招生专业类,其中包含了 7 个拔尖人才特色班型。
而从这些动向上,我们普通家长能获取到的信息,大概就是要想鸡娃起码要了解政策发展,尽力抹平信息差,否则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人工智能的发展的新趋势,在全世界内已经凸显出来,目前已经有一些重复性高的职业,正在被人工智能取代。
不过AI对这个时代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尤其是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优势很明显。
据《福布斯》报道,60%的美国教师,已将一种或多种AI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
而在国内,清华大学从2023年秋季学期起,就已经开发了5门课程的智能助教系统,并正式投入使用。
最近最近一段时间,教育部办公厅更是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强调了要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在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AI教育。
鼓励将AI教育纳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而通过人工智能教育,孩子能够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将来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更加多机会。
“学历倒挂”一词,之所以引起广泛讨论,源于前段时间兰州大学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2024年兰州大学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
甚至在去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就发布过《2022-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显示2023年北京高校预计全日制毕业生数量约29.6万人,其中研究生16万余人,多出本科生3万人。
按照过去大家的认知,学历应该是呈金字塔结构的,越高学历的人越在塔尖上,越往上人越少,所以这样的情况也让很多家长产生恐慌,学历贬值了,还要让孩子卷学历吗?
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确定的答案,因为目前来看想要拥有一份高薪且体面的工作,学历依旧是很重要的敲门砖。
但有一点能确定的是,从长远来看,好的身体、平和的心态、发现幸福的能力,这些综合素养是孩子未来应对变化的关键。
学习困难门诊大家都不陌生了,早在2022年就已经落地北京,单单是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学习困难门诊”,每年就接诊8000多名患者。
因为解决的是空间思维感知不足等问题,针对有数学、物理、化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被大家称为“数理化困难门诊”。
不过不管是学习困难门诊,还是数理化困难门诊,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能帮助家长找到孩子数理化学习上的症结,给出一些指导意见和针对性训练方法,但别指望挂一次号就能让孩子成绩提高几十分。
可能是男孩晚熟,在读写能力上就是比较慢,还有可能是家长的育儿焦虑让孩子产生了过量的压力,由此产生一些面对学习就莫名肚子疼的反应。
总之,学习是一件长期主义的事情,想让孩子日后在成绩上有优势,从小就要把习惯和底子打好,还要一直更新自己的理念,做到与时俱进。
说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完成学业、或者没考上好大学、没找到好工作的孩子。
大部分家长说起这个词,或多或少都带点自嘲和玩笑的意味,毕竟回归现实,不管孩子再怎么不努力、不上进,终归是“我生的”,父母还是会对孩子的未来操心。
但除了成绩,我认为帮助孩子养成底层能力同样重要,这样即使孩子成绩“烂尾”,但人生一定不会烂尾。
比如提升表达能力,若孩子能清晰精准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在未来或许就能更好地驾驭AI,在科技时代让自己更有价值。
再比如自食其力的能力,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裁员,未来孩子想要拥有一份稳定又体面的工作并不是特别容易,但只要能够不啃老、自己养活自己,就不算是烂尾。
不过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全市中小学将“课间10分钟”整体优化为“课间15分钟”,随后全国很多城市的中小学,也纷纷开始推行课间改革。
一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走出教室,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比如跳绳、踢键子、做游戏,不仅能健身,还能预防孩子近视;
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孩子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让同学们在课下有时间聊天、调整情绪、缓解学习压力。
因为课间延长就意味着孩子可能会在休息时产生口角冲突和意外,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出现风险,很多学校依旧采取了课间“圈养”模式,课间不能出教室,也不能跑跑跳跳,甚至不能大声说线分钟的本意是好的,但在有几率存在的风险面前,或许怎么让孩子放心的玩更重要。
▍写在最后通过上面说到的这些大事件,无论是学历贬值、AI发展,还是拔尖创新计划,
按照目前的教育大方向来看,接下来这几年,可能还会陆续出台的更多相关政策。
,我邀请到了大语文名师姜天一老师做客直播间,给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为大语文打好基础的文史该怎么学,并且还为大家带来了趣讲《世说新语》首发。现在的家长和孩子都想在语文上拿高分,但却轻视了文化素养的底子的重要性,比如一些古诗文言文的核心思想是一问三不知。
他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文史知识,作为孩子文史路上的引路人,姜天一老师真的以一当十。
1月10日(周五)早上8点20,姜天一老师将做客我们直播间给大家讲讲文史学习的那些事儿,并且还为我们大家带来了趣讲《世说新语》首发,感兴趣的妈妈一定要预约直播间!
男子为证明被蟒蛇吞入腹中,能否用手里的刀逃脱,主动投喂巨蟒,结果出乎意料
即将走大运,再也不吃苦的4大生肖,2025年风调雨顺、遇财神,钱财大把进账,富贵难挡,事业越来越旺
三个北大妈妈,六个孩子的日常。育儿路上我们跟你一起吐槽、一起学习、一起越变越好。
外国小哥的中文进阶之旅!“爸爸去买牛奶了”这句话用最高级的中文怎么表达?一定要看到最后!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