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3日17时30分讯(通讯员 杨丹)在城区有这样一群人,身穿橘黄色的马甲,拿着扫帚,提着铲子,穿梭在大街小巷,干净的马路在他们的脚下一直向前延伸。他们是被称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坚守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朴实信念,带给我们整洁的街道和靓丽的环境。
凌晨5时许,街头寂然无声,只有几个行人。刚走到都市广场就听见“唰唰唰”的扫地声。35岁的杨荷梅弯着腰熟练地“挥舞”着手中的扫帚,从主干道到人行道再到绿化带,她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认线点钟之前完成第一轮清扫。”从都市广场到渝珠花园酒店沿线是杨荷梅的“管辖区”,看似范围不大,工作量却不小。她时不时地弯下腰,额头上早已渗出密密的汗珠。
对于自己的工作,杨荷梅说得轻描淡写,“累是肯定会觉得累的,但干了两年多早习惯了。”杨荷梅说,多干点活倒是无所谓,就怕遇上对自己工作不理解的人。“有时市民乱扔垃圾,自己上前劝阻,还被讽刺说‘我不扔地上你早失业了。’”
“城市的清洁只靠保洁工是不够的,它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检查组负责人徐建明说,城区像杨荷梅这样的路面清扫保洁工有150余人。希望我们大家对他们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和配合,将垃圾丢入垃圾桶内,减少他们的重复作业量。
擦亮城市容颜的不只是清扫路面的工人,还有别的的环卫工作者。刘良美和朱胜芬是坚守在餐厨垃圾车上的清运工人,像她们这样的清运工共5人,分三个小组。每天晚上9点会准时出现在街道餐厨垃圾桶旁,清运江南片区的餐厨垃圾。常常是忙到凌晨2、3点才收班。5月11日晚10时许,笔者在南城中央广场美食城站点见到了两位工人。车刚停稳两人一跃而下,飞速跑到路旁,用力将一个个垃圾桶挂到升降机上,启动按钮后,垃圾桶自动上升到车辆顶部,将餐厨垃圾倾倒进车厢内。
“这一桶有100来斤吧,一个人拖不动,得我俩一起才能抬到升降机上。”每次靠近垃圾桶,就会闻到垃圾的腐烂臭味,不少苍蝇争相从垃圾桶里飞出来,有时桶内还会有潲水溢出沾到身上,可两位工人却早习以为常。垃圾倾倒完毕后,她们取下垃圾桶,迅速放回原位排列整齐,跳上车赶往下一个收集点。对这些程序,她们动作利索、轻车熟路,几分钟的时间,10来个垃圾桶便被清空。
据介绍,自2018年11月起,该所委托重庆市环卫集团公司启动餐厨垃圾收运及处置工作;截止目前,已向餐饮企业、商户、单位、学校发放餐厨垃圾专用桶700余个,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协议书508家,签约率达99.6%;实际收运482家,收运率达94.5%,城区日产餐厨垃圾约17吨左右。2019年1-4月共收运处理餐厨垃圾1783.59吨,日均收运处理14.86吨。均已运输至指定餐厨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垃圾填埋工是另一类环卫工,他们不在马路上,却常年处在垃圾堆中,和苍蝇蚊虫老鼠打交道。
5月9日,在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作业区,笔者见到了推填组的冯伟。2003年自部队转业后他就在这个岗位坚守了16年。据他介绍,垃圾处理场全场一共9人,作业区3人。
“刚来时,突然一下被垃圾包围,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但既然来了,就咬紧牙关顶住。”作为一名军人他不允许自己打退堂鼓。
因连续下雨,垃圾堆里湿乎乎的渗着水,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恶臭味。“现在这个天气还好,到了夏季填埋场温度高达40度,坐垫像一个平底锅一样,热气、汗气和臭气混淆一团,“像是一场别有风味的‘桑拿’。”他调侃道。
垃圾处理场平均每天有100余辆车进出,投放200吨左右的垃圾,推平、压实、覆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工作。在三面环山的山沟中,冯伟驾驶的挖机在面积9万多平方米的填埋场里显得异常“孤独”。这名“80后”小伙已经和挖机结成了“战友”,共同守护城市环境。
据场长王国强介绍,2003年6月垃圾处理场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2020年期满。接收范围辐射城区、双河镇、土坎镇、仙女山镇、江口镇、石桥乡、黄莺乡、全区景区等。垃圾进入填埋区后采用卫生填埋,实行分单元作业,单元厚度4至6米,覆盖土40公分,每天消杀2次以上,同时实施日收集日处理日消杀日覆盖的运行管理模式。
据悉,武隆区将修建一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站,目前已进入选址阶段。预计今年12月开工,建设周期为两年,总投资3.69亿,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900吨,一期建设600吨,预留300吨。建成后,全区的生活垃圾都能够最终靠焚烧转化为电能,预计年发电量为1.15亿度。
凌晨5时许,街头寂然无声,只有几个行人。刚走到都市广场就听见“唰唰唰”的扫地声。35岁的杨荷梅弯着腰熟练地“挥舞”着手中的扫帚,从主干道到人行道再到绿化带,她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认线点钟之前完成第一轮清扫。”从都市广场到渝珠花园酒店沿线是杨荷梅的“管辖区”,看似范围不大,工作量却不小。她时不时地弯下腰,额头上早已渗出密密的汗珠。
对于自己的工作,杨荷梅说得轻描淡写,“累是肯定会觉得累的,但干了两年多早习惯了。”杨荷梅说,多干点活倒是无所谓,就怕遇上对自己工作不理解的人。“有时市民乱扔垃圾,自己上前劝阻,还被讽刺说‘我不扔地上你早失业了。’”
“城市的清洁只靠保洁工是不够的,它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检查组负责人徐建明说,城区像杨荷梅这样的路面清扫保洁工有150余人。希望我们大家对他们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和配合,将垃圾丢入垃圾桶内,减少他们的重复作业量。
擦亮城市容颜的不只是清扫路面的工人,还有别的的环卫工作者。刘良美和朱胜芬是坚守在餐厨垃圾车上的清运工人,像她们这样的清运工共5人,分三个小组。每天晚上9点会准时出现在街道餐厨垃圾桶旁,清运江南片区的餐厨垃圾。常常是忙到凌晨2、3点才收班。5月11日晚10时许,笔者在南城中央广场美食城站点见到了两位工人。车刚停稳两人一跃而下,飞速跑到路旁,用力将一个个垃圾桶挂到升降机上,启动按钮后,垃圾桶自动上升到车辆顶部,将餐厨垃圾倾倒进车厢内。“这一桶有100来斤吧,一个人拖不动,得我俩一起才能抬到升降机上。”每次靠近垃圾桶,就会闻到垃圾的腐烂臭味,不少苍蝇争相从垃圾桶里飞出来,有时桶内还会有潲水溢出沾到身上,可两位工人却早习以为常。垃圾倾倒完毕后,她们取下垃圾桶,迅速放回原位排列整齐,跳上车赶往下一个收集点。对这些程序,她们动作利索、轻车熟路,几分钟的时间,10来个垃圾桶便被清空。
据介绍,自2018年11月起,该所委托重庆市环卫集团公司启动餐厨垃圾收运及处置工作;截止目前,已向餐饮企业、商户、单位、学校发放餐厨垃圾专用桶700余个,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协议书508家,签约率达99.6%;实际收运482家,收运率达94.5%,城区日产餐厨垃圾约17吨左右。2019年1-4月共收运处理餐厨垃圾1783.59吨,日均收运处理14.86吨。均已运输至指定餐厨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垃圾填埋工是另一类环卫工,他们不在马路上,却常年处在垃圾堆中,和苍蝇蚊虫老鼠打交道。5月9日,在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作业区,笔者见到了推填组的冯伟。2003年自部队转业后他就在这个岗位坚守了16年。据他介绍,垃圾处理场全场一共9人,作业区3人。
“刚来时,突然一下被垃圾包围,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但既然来了,就咬紧牙关顶住。”作为一名军人他不允许自己打退堂鼓。
因连续下雨,垃圾堆里湿乎乎的渗着水,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恶臭味。“现在这个天气还好,到了夏季填埋场温度高达40度,坐垫像一个平底锅一样,热气、汗气和臭气混淆一团,“像是一场别有风味的‘桑拿’。”他调侃道。
垃圾处理场平均每天有100余辆车进出,投放200吨左右的垃圾,推平、压实、覆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工作。在三面环山的山沟中,冯伟驾驶的挖机在面积9万多平方米的填埋场里显得异常“孤独”。这名“80后”小伙已经和挖机结成了“战友”,共同守护城市环境。
据场长王国强介绍,2003年6月垃圾处理场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2020年期满。接收范围辐射城区、双河镇、土坎镇、仙女山镇、江口镇、石桥乡、黄莺乡、全区景区等。垃圾进入填埋区后采用卫生填埋,实行分单元作业,单元厚度4至6米,覆盖土40公分,每天消杀2次以上,同时实施日收集日处理日消杀日覆盖的运行管理模式。
据悉,武隆区将修建一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站,目前已进入选址阶段。预计今年12月开工,建设周期为两年,总投资3.69亿,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900吨,一期建设600吨,预留300吨。建成后,全区的生活垃圾都能够最终靠焚烧转化为电能,预计年发电量为1.15亿度。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网络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