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30日文昌排球联赛真正开始启动以来,20支参赛队伍先后在龙楼、会文、冯坡、铺前、潭牛5个乡镇赛点打了40场小组比赛,8支球队脱颖而出,将进入下一轮对决。
赛程过半,赛场上的竞争氛围越来越浓烈。即将开展的比赛,更是强者之间的对决,让广大观众充满期待。
与此同时,文昌围绕“一镇一品”打造流动的赛场集市,联动区域旅游、文化、美食、特色产业等资源,推介乡村美景好物,在促进体育和旅游的深层次地融合上展开了新的探索。
文昌排球联赛小组赛进行的时候,距离赛场不远处,主办方都安排一块直播大屏幕。现场就能看比赛,为啥还要弄块直播屏?
随着比赛受到慢慢的变多人关注,这块大屏的作用也就显现出来——比赛还没开始,球场就已经挤不进去人,来晚的观众只能在现场看直播。
“我们文昌排球联赛就是这么火。”7月28日下午6时,文昌排球联赛最后一组小组赛即将在潭牛镇打响,为了抢占绝佳观赛位置,大庙村村民李坚提前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现场。先后到龙楼镇、铺前镇追着看球的他介绍“这应该是他这个夏天做过的最疯狂的事!”
比赛带来的活力随处可见。球场外,是如痴如醉的球迷;球场内,是激情昂扬的球员。发球、传球、扣球、搏杀……场上的球员灵活多变,身姿矫捷,看得观众们情绪紧张。
文昌排球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据统计,排球氛围浓厚的文昌乡间有6000多个排球场,村民爱排球、会打球、更懂排球。这奠定了文昌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
在长期打排球的过程中,文昌人还琢磨出不少有趣的话术,让乡村排球变得更灵动。比如“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说的是不少赤脚上阵的球员照样打得好;“跳得高是因为地板烫”,是以调侃的语气既道出海南天气热,又说明球员运动能力强。
用脚发球、用头传球、板凳排球的发明,更体现出文昌乡间生动的排球玩法,让不少没见过的球迷跃跃欲试。
荷花娇嫩,莲蓬碧绿,写意古风的置景,在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在文昌排球联赛潭牛站现场,古韵十足的荷花打卡点备受青睐,村民游客纷纷穿上汉服,手捧莲花或轻抚古筝,摆上各种姿势拍照打卡。
“来一捧荷花吗?拍照特别好看。”在集市上,的荷花令人爱不释手,包装扎纸上印着《兰亭集序》,吸引不少游客围观购买。同样抢手的,还有可食用的“水果莲”。青翠的莲蓬下,是一颗颗莲子,剥开绿皮,白色的莲子入口有丝丝清甜。
“我们潭牛镇有赏荷花、采莲蓬、收莲子为一体的新兴‘莲荷’产业链,很适合夏日出游。”荷花摊位的参展商说。
除了赏荷花、品莲子,换上古装汉服拍照也是一大特色。现场的汉服摊位,明制、唐制、宋制应有尽有,村民游客可以不要钱体验各式汉服。“汉服特别好看,穿上汉服与荷花合影,随便一拍,都能在朋友圈收获一大票点赞。”村民王女士笑着说。
海南日报记者发现,借文昌排球联赛举办的机会,各镇搬出家底,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更是化身“代言人”,通过开展配套活动,充分体现文化魅力,欢迎游客的到来——
文城镇文昌孔庙游客数量增加;会文十八行村再迎游客热潮;铺前老街成了热门打卡拍照地,知名的糟粕醋小吃供不应求;公仔戏在龙楼唱响,让众多市民游客共同感受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文昌排球联赛的举办,让文昌厚重的文化渊源,再次展现在人们眼前。
以冯坡站小组赛为例,球场边助农大集市热闹非凡,人潮涌动。文昌市冯坡、抱罗、翁田等8个镇的合作社、农户、养殖户带来了节仔米、玉米、花生油等百余种地方特色农产品及各种小吃,摆满了近30个摊位。
“我们煮了节仔米鸡饭,做成饭团供顾客品尝。我们的米也卖得不错。”种植户、冯坡镇合坡村委会副主任罗玉梅告诉记者。
文昌市供销合作联社有关负责人朱贝兼介绍,在赛事现场设置消费助农大集市,各镇农特产及地方美食将悉数亮相,进一步发挥了赛事的作用,让农村发展更具张力。
“火爆的文昌排球联赛鼓了农民腰包。”文昌市乡村振兴局局长符日伟则表示,文昌排球联赛举办一个月来,赛事结合区域旅游、文化、美食等资源,以“体育+文旅”方式打造流动的赛场集市,推介乡村美食好物。
文昌市市长刘冲表示,体育赛事活动对于繁荣经济、聚集人气、提升城市影响力具备极其重大意义,文昌将总结排球联赛持续出圈的有效经验,多方发力、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活力,通过打造赛事聚人气、汇商机,最大限度激活扩大本地消费和吸引集聚外来消费,以赛事活动助力文旅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力做好以文旅促进消费文章。同时将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齐心协力办好文昌排球联赛,逐渐增强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文昌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