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铁榔头”郎平在摄像机面前,眼神坚定地说出:“开除!只要我在一天,坚决不要她!”
对面的记者看到郎平的态度,都十分胆颤,而这位被开除的人员,正是风华正茂的女排主力:张锦文。
众所周知,张锦文是郎平的爱徒,更是为中国女排走出低谷,走向世界献出了一份力量。
可终被一句“开除”,而葬送了原本光辉的前程。张锦了什么事,能使郎平如此愤怒,以至顶着层层舆论压力,仍要开除她作为惩罚。
电影《夺冠》创下了数亿票房的佳绩,更是掀起了国人心中的自豪。这场电影更是让一代人想起来了女排的起起伏伏。
中国女排是国家打入世界的一个响亮名号,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便建立的团队,时至今日更是成为了时代的号角。
自成立起,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积淀,至八十年代,中国女排腾跃而上,于1981年第3届在国外举行的世界杯夺取冠军的殊荣。
此项冠军的获得对于中国来说可谓振奋鼓舞,彼时的国家国内国际的发展形态趋势不容乐观,一个世界金牌的获得,能够激励的不单单是一个小小的球队,更是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正是这次金牌到手,国家更是对体育事业倾注了些许的心血,而中国女排不负众望,在后续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一项又一项的佳绩。
然而,这份荣耀却没有持续不断,到九十年代后,女排的气势走向了下坡路。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的巫丹禁药事件,让中国女排再次与冠军失之交臂。屡次的失败更是让队员深受打击,长达十多年的低谷期漫越整个女排队伍。
先前女排的主力干将,都随年纪的增长而不得不离开训练队伍,中国女排的战绩不再也让整个训练大环境萎靡不振。在这一段时期,郎平挺身而出,顶着社会和国家的压力迎难而上。
国人对女排辉煌的过往都十分怀念,这份怀念会自然地倾注到郎平身上。人人都会揣测郎平能否身担重任,能否带领女排冲出阴霾。来自各个阶层的压力不断向郎平袭来,而“铁榔头”却不为所动,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自己的计划。
郎平重回女排中后,便开始了实施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让懈怠已久的队员再次行动起来。
而郎平也十分清楚,若想提高女排的作战实力,首先便是要寻求一批年轻向上的女孩,为女排注入新鲜的血液。组建一批新的队伍,而女排选手的选拔,首先看重的便是身高,在选拔新人的工作中,郎平更是亲力亲为,不容得一丝不严谨。
此时在省队训练的张锦文一眼被郎平相中,挺拔的身姿和开朗的性格,都符合郎平心中的女排人选。于是在郎平的认可中,张锦文顺利进入国家队,成为女排一员。
女排运动员的挑选,身高是门槛条件。郎平的此次招募更是有很多新人想要加入女排队伍,但是很多人都因为身高而失去竞争机会。
张锦文的父母都是在政府工作的人员,她自幼在长辈的爱护下成长,她的父母更是希望她能够如寻常孩子一般,读书上学,最终能够有自己的一份安稳工作,便十分知足。
可是张锦文的性格却十分活泼好动,小小的年纪便展现出极高的运动天分。跟着时间的流逝,张锦文的身高已经远超于同龄女孩,而她本身对于运动这件事而言更是出奇的热爱。
家人看到张锦文的与众不同,便遵循了孩子的意愿,让她选择了体育这条道路。可是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运动员,要经历的训练强度是常人无法企及的,而身体也会因此受到损伤。父母虽同意张锦文参与训练和集训,但他们也始终欢迎张锦文再次成为一名普通中学生。
张锦文并没有因一次次的训练而掉下眼泪,选择放弃,在这条路上她走得十分坚定。也正是由于这份坚持,她才能够被郎平发现,正式加入中国女排。
张锦文在省队训练的一天,收到教练发来的讯息,她看到自己被郎平教练相中,能够进入国家队训练。她喜极而泣,第一时间将这一条消息告诉了她的父母,张锦文的父母更是为她感到骄傲,但同时也在叮嘱张锦文不要喜形于色,得意忘形。
张锦文怀揣着这份喜悦加入了女排的训练,在省队的张锦文还算是有些成绩。可是进入国家队后,身边的队员都十分出色,原本张锦文突出的地方也并不显得出类拔萃了。
看到自己的与他人的差距后,张锦文将自己空闲的时间悉数投入到训练中,那段时期张锦文的刻苦让队内的所有成员都惊叹不已,人人都不由得为这位刻苦努力的女孩竖起拇指。
张锦文的一举一动都被郎平看在眼中,而她虽然最初缺少一定的专业训练,但这些不足已经被张锦文慢慢弥补回来。而她结合自己的身高优势,也渐渐地使自己在这批优秀的队员中脱颖而出。
张锦文的进步都被郎平看在眼中,教练也有着让她尽快参与到实战中的念头,而这个时机比原本计划的要早到一些。
一次对外比赛中,原本计划出战的队员出了意外状况,此刻的张锦文成为了最佳的替补队员。郎平知道这是张锦文的首次实战,并不想给她太多的心理上的压力,让她尽可能保持平常心态即可。
张锦文点着头便加入到激烈的比赛之中。而这场比赛张锦文打出了让所有人都震惊的成绩,她的名气便一跃而起,郎平也为她的成就而大为肯定。
原本以为张锦文会因为大赛的赛制和对手的强劲,而会与平常训练时期有些偏颇。却不曾想她的心理素质极强,无论是场外的观众还是场内的比赛都没影响张锦文的正常发挥。
郎平看到张锦文的成长,心中满是欣慰,但是她同时也看到了张锦文身上旁生的自负的苗头。在察觉到事情有些端倪后,郎平便和张锦文沟通过,并没有直白地指出她的小毛病。而是劝她内敛、沉稳,希望张锦文能够挺进心中。
张锦文对于郎平的谈话并未过多放在心上,她的成绩为她争得了越来越多出赛的机会,而她在比赛中取得的名次更是让她获得了无数观众的肯定和认可。
纷至沓来的鲜花和掌声,让张锦文的内心出现了摇摆,此时她的耳边不再能够听到父母曾经对她的告诫,也忘记了教练对她的劝勉。只能看到手中获得的金牌,和那些虚无缥缈的成绩。
她的心性出现了变化,很快在生活中随之有了改变,张锦文自恃成绩不错,便开始对排球队的其他资历尚浅的队员呼来喝去,一直在要求他人为她做事。
这些大呼小叫都被别的队员人忍气吞声下去,只因觉得她是队内的主力,不想和她生出太多的事端。能够退让的便不再和张锦文计较,毕竟她也可以算得上是前辈。
然而,队友的退让并没有让张锦文产生一丝一毫的愧疚,反而助长了她身上的不良风气。最过分的是她拿着自己以往的成绩来敷衍每日要进行的训练,直接选择不去参加。
一系列的行为让整个排球队都有着非常大的意见,此刻郎平的内心已经百感交集。面对排球天赋极高的张锦文,可是生活中各种各样无法忽视的错误,又不得不指出来。
郎平想到赛场上的张锦文拼劲全力地为国争光,她看到了国内年轻一代的女运动员身上那份荣誉感。每每郎平想要严厉指出张锦文的错误时,她都会想到张锦文只是个年岁不高的孩子。
对于事情的处理未免有些幼稚,不想直接批评而让她脆弱的内心受到伤害。毕竟在郎平的眼中她的本性并不坏,只不过是因为一时的奖赏而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了双眼。
凭着这份想法,郎平便主动找张锦文进行谈话。言语间都透露着她应保持初心,和队员之间更是要处好关系,但是这些轻言细语在张锦文的耳边充耳不闻。
郎平和张锦文几次谈话后,并没看到她有所收敛,在生气的同时她更多的是感到失望和伤心。她知道张锦文是多么出色的排球选手,但是她也知道张锦文如此发展下去,只会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然而,旁人的批评和建议都没有丝毫用处,张锦文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如若她执意不想悔改,那么谁也无法拯救她。
张锦文的嚣张和跋扈终于在一次时尚时,被众人点了出来,也正是这次争执,让张锦文的事业毁于一旦。
一次训练结束后,张锦文和队员回到浴室准备时尚,更换衣物。此时张锦文往常用的花洒被一位保洁阿姨占用了,看到保洁阿姨在那边时尚,张锦文气冲冲地跑到了阿姨面前,语气强硬地要求阿姨离开,去使用其他的花洒。
这位阿姨并不是和张锦文朝夕相处的队员,更不是崇拜她的球迷。面对她的叫嚣,阿姨并不想理会,而是继续在自己的位置上使用花洒,接着时尚。
张锦文一贯我行我素,看到阿姨的置若罔闻,她内心的火气被激发起来,竟然对这位时尚的保洁阿姨大打出手。这位阿姨看到张锦文十分跋扈的样子,自然辣眼白白挨打,于是俩人便你一拳我一脚地厮打在一起。
看到动静慢慢的变大的队员,赶忙上前制止,拦下了想要继续出手的张锦文,并让她冷静一些,这件事情本就是她的不是。张锦文才收起了自己嚣张的言行,但是这件事情很快就发酵升温。
张锦文本就是国家运动员,为国家赢得了多项金牌,她在名气大涨的同时,必然也收到了许多的关注。虽然只是和阿姨抢夺花洒,换做常人只是觉得一个无谓的争端,并不会上升到人品道德的层面。
然而张锦文身份的特殊性,也因此招来了些许的非议,她深深地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郎平在知晓时期的原委后,不再像之前那般和颜悦色,而是直接在运动员的调度表上写下来“开除”二字。
此刻,张锦文才想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的严重性,她知道事情已经没有回转的余地,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咎由自取。
而张锦文被开除一事迅速被各个新闻媒体报道出来,于是便在2004年的一场记者招待会上,便有记者问起郎平有关张锦文被开除一事。
此前网上已经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既有人说郎平的决策正确,又有人称郎平未免有些小题大做,此时郎平在摄像机前做了正式的回应:“我在女排永不要她!”
张锦文尽管拥有数不胜数的佳绩,但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同样不能让她继续留在国家队中,因为她代笔的不单单是个人,而是一个国家。
张锦文的行为可能和她年级尚小,心智还未完全时尚有关,但事关国家荣誉和尊严的事情不可以小看。经过花洒一事的起伏,才让张锦文获得了真正的成长,虽然代价是惨重的,但是这是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偿还的。
如今张锦文有退回基层,坐起来学校的教练,这份工作与国家远动员不能匹敌媲美,但是也在为国家培育新的运动人才,希望经历过风暴的张锦文能够再度找回初心,做好自己的工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